
-
图片新闻
相约课堂 | 深耕切削工艺,厚植工匠情怀——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顺利开展
返回时间 2025/09/27 12:00:00 访问量 90
深耕切削工艺
厚植工匠情怀
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顺利开展
听课活动
9月25日周四下午,潇湘校区教学楼B座407教室迎来了《机械制造工程(一)》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现场观摩课,本次课程由机电工程学院韩奉林老师主讲。校督导秦毅红、刘卫国、宋晓岚、贾延林、欧阳鸿武,学院党委书记肖来荣及教师代表刘德福、傅志红等共同参与了听课观摩。
本次示范课堂聚焦"金属切削基础、插拉刨削工艺和车削工艺" 主题,韩奉林老师以"为什么需要切削"的设问开篇,通过数据对比与历史脉络梳理,生动阐释了切削加工在机械制造中的核心地位。从公元前1万年的原始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他循着技术演进轨迹,剖析了切削加工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的发展逻辑,让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制造业技术迭代的历史必然。
在金属切削基本原理讲解环节,韩老师结合古埃及石刻壁画、半坡遗址石斧等历史遗存,揭示了"硬材刻软材" 这一亘古不变的切削本质,将抽象的"刀具—工件运动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历史实践。他详细拆解了切削加工的必要条件,将刀具比作"工业的牙齿",强调刚度、硬度与相对运动的核心作用,并通过轨迹法、相切法等四种表面形成方法的对比,系统呈现了切削工艺的技术体系。引用《国际生产工程学会2025趋势报告》中"全球精密零件市场80%依赖切削技术"的数据,既彰显了技术价值,也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针对插拉刨削与车削工艺两大核心内容,韩老师采用"原理—特点—应用"的层层递进式教学。在刨削、插削和拉削部分,他结合木工刨削、木工凿等生活原型,阐释了各类工艺的技术渊源,通过牛头刨床与龙门刨床、卧式拉床与立式拉床的实例对比,清晰界定了不同设备的适用场景;在车削工艺板块,从中国非遗"木旋"技艺到《考工记》的文献记载,从1797年英国现代车床到1955年新中国第一台车床,他将技术讲解与文化传承、民族工业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展示1960版2元人民币上的车削加工图样时,让师生真切感受到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韩老师还通过刀具结构剖析、车床部件功能解读、加工精度参数对比等细节讲解,将严谨的科学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兼顾课程思政引领,在技术历史中渗透工匠精神,在国际对比中强化产业自信。
课后,听课领导与教师纷纷表示,本次示范课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既系统讲解了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又通过历史脉络与现实案例厚植了学生的专业情怀,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生动范例。未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将以此次示范课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END-
文字 | 赵新娜
编辑 | 王芷涵
一审 | 聂晓霞
二审 | 金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