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观察 | 一位资深教授的课程思政公开课

返回

时间 2025/04/29 12:00:00 访问量 86

督导观察

一位资深教授的课程思政公开课

课堂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理学

任课教师:基础医学院罗自强

时间:第九周星期四第1-2节

地点:杏林校区T110

授课班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305-2306班,应到63人,实到61人

教学主题:能量代谢

教学过程:罗老师以“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管理引出能量代谢相关知识传授、准确测定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的科学思维及战争所带来的饥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的高度认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在和平、富强新中国的幸福;从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不断提升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医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教学全程以问题为导向,实现知识传递、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统一。

教学设计特色

  (一)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从能量来源(基础理论)→代谢测定方法(技术创新)→静息能量需求计算(个体健康)→运动控体重机制(行为干预)→肥胖指标判定(公共卫生)(如图1所示),形成完整知识闭环。在本次课重点内容“如何测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的间接测热法”教学内容中:从1克糖、脂肪、蛋白氧化分解分别可以释放多少热量?→如何知道体内糖、脂肪、蛋白分别氧化分解了多少?→在已经知道蛋白氧化分解产热量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知道体内糖、脂肪的氧化分解的产热量?→进食混合食物时,呼吸商在0.85左右,此时体内糖、脂肪、蛋白分别氧化分解了多少?→不知道糖和脂肪氧化的克数,能否计算糖、脂肪氧化的产热量?教师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_20250502003134.png

图1 问题驱动教学

  (二)课程思政精心设计、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内容与所授知识有机融合,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较好的方式影响学生。如下图所示,以发现人体新陈代谢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的志趣;以纳粹的暴行和战争所带来的饥荒,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生活方式,践行粮食安全保障法,感悟生活在和平、富强中国的幸福。

????_20250502003139.jpg

图2 课程思政的精心设计

教学讲授特色

  (一)逻辑推理更胜于知识传授。罗老师生理学的课堂,知识传递过程中更重视知识背后逻辑的推理,充分展现了“生理学”是生命的逻辑这一课程特点,深刻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结合。将影响能量代谢因素中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与问题导向的学生实验设计的深度思考紧密结合,将能量供应的知识与临床应用案例的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肥胖症的最新诊疗指南介绍体重管理为什么我们需要管住嘴迈开腿?高蛋白饮食为什么可以减重?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到临床、到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深度融合,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学会到多场景的实际应用(如图3所示)。

????_20250502003148.jpg

图3 理论与实践、临床、日常生活的融合

  (三)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从三大能源物质入手,拓展到非洲饥荒的案例,不仅从传统文化维度阐述了节约粮食的美德,更是激励学生从行动上自觉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对粮食节约的要求,实现科学认知与法治意识的有机统一;通过能量代谢的调控和体温维持的机制解释 “饥寒交迫”的生理学本质,结合纪实图片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共鸣。

  (四)多样化教学方式相互促进。案例实证:引用2024年“体重管理年”活动等现实案例,增强课堂时效性;数据驱动:结合《2020年营养与慢性病报告》中的肥胖率、慢性病发病率等数据,培养实证思维;互动启发:通过“运动为何有效控体重”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能量平衡角度自主推导结论。

课堂教学特色

  课堂上,同学们自觉选择坐在教室前排,充分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整个课堂中,学生听课极为认真,抬头率近乎达到100%。

  (一)高互动与深度思考并存。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跟随着罗老师问题驱动的层层推进,他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获得感强。

  (二)科研创新意识被点燃。罗老师通过一篇论文“ICU中的肥胖悖论”(见图4)的分享,即为什么在满足了患者营养需求的同等条件下,肥胖的重症患者生存期要长于非肥胖者,引导同学们去思考未知的潜在机制以及辩证看待脂肪组织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意义,种下科研的种子和启发辩证思维。

????_20250502003152.png

图4 文献分享

小结

  本节课是一节兼具学术深度与思政温度的公开课,立足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高度,以国家对肥胖管理的高度重视为切入点,以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的知识传递与循循善诱科学思维有机融合,将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需求、粮食安全的国家相关法律、全球粮食短缺的国际视野、能量代谢测定方法创新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体重管理的措施的生理学原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为更好地参与健康中国建设而努力学习,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呈现了一堂高质量的“两性一度”互动课堂。课后,听课老师们与罗老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交流(见图5),不同学科、不同经历老师们从各自关注点、不同角度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有启发,无论对资深还是初为人师的教师都很有意义。

????_20250502003156.png

图5 督导交流


THE  END



听课人:建设组校督导 张静平 秦毅红

听课评价执笔人:张静平

评价修改:秦毅红



编辑丨袁   全

一审丨刘小铭

二审丨聂晓霞

三审丨金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