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公开课 |《半导体器件物理》——探索光与半导体的科学之美

返回

时间 2025/04/14 12:00:00 访问量 100

《半导体器件物理》

探索光与半导体的科学之美

课程思政公开课


前/言

  4月7日下午,《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在潇湘校区教学楼B406精彩开讲。本次课程由孙小燕老师主讲,以“半导体的光效应”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同时巧妙融入了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的思政元素,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育人温度的课堂盛宴。学校督导杨芳、李耀庄、余志明,学院副院长云忠,督导傅志红、欧阳鸿武及部分青年教师到场观摩交流。

01

科学理论结合实践应用

展现半导体光效应魅力

  课程围绕半导体的光吸收机制展开,孙小燕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严谨的公式推导,系统讲解了本征吸收、激子吸收、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杂质吸收等核心内容。她以Si和Ge为例,结合实验数据图表,分析了不同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及其在光电探测器、红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技术。

  在讲解“本征吸收”时,孙老师特别提到1953年布尔斯坦-莫斯的“蓝移效应”,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如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规律。她还介绍了弗朗兹-克尔德什(Franz-Keldysh)效应,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不畏挑战学术高峰。

????_20250414204200.png

02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弘扬科学家精神


  孙小燕老师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在介绍自由载流子吸收和杂质吸收在红外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时,联系军事、环境监测和医疗成像等实际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半导体物理知识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_20250414204220.png

03

师生互动活跃

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上,孙老师通过提问、讨论和随堂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光电导”实验环节,她结合直流与高频测试方法,让学生直观理解非平衡载流子的动态特性,并联系实际工程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和光通信器件的设计原理。“科学探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孙老师通过科学史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科研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_20250414204226.png

        观摩专家对本次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孙老师的课堂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巧妙融入了价值观引领,展现了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本次《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半导体光效应的理解,更通过科学家的探索故事和我国科研成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专业课堂。


04

教师介绍

????_20250414204231.png


—END—


文字 | 赵新娜

编辑 | 陈俊杰

一审 | 云 忠

二审 | 聂晓霞

三审 | 金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