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新闻
专题讲座|创新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教学研究
返回时间 2024/09/19 12:00:00 访问量 543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研究水平,9月19日,科教南楼505教室,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为近70名一线老师带来干货满满的“创新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教学研究”主题报告,同大家细细拆解创新思路,分享教学成果经验。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军出席并全程参与活动,活动由教发中心主任金一粟主持。
报告伊始,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陆教授用“何谓创新”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拉开了本次分享的序幕,他指出,提出新概念是走向创新的重要前奏,分享创新实践历程,具体介绍金课概念创新、实验模式分类创新、教学创新大赛等创新模式,他将教学成果奖特点归纳为:有所创新,长期实践,富有成效。随后,分享“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的国家教学成果奖案例,陆教授提醒大家在教学成果奖的准备中需要精准点题,准确破题,紧扣主题,并向在场老师们深入阐述了此案例的创新点,一是提出了知行耦合的机械大类课程新谱系;二是提出了时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三是构建了师生互动的课程教学新关系,通过教学“新谱系+新体系+新关系”,打造教学“新范式”。
紧接着,陆教授从学科竞赛高校排行榜、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三大方面详细分享了他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与思考。回顾我国高校学科竞赛发展脉络,他指出,当前竞赛治理处于十字路口,仍存在竞赛组织的规范性、质量和高质量竞赛选择困惑等问题,针对竞赛治理优化的基本问题,陆教授团队基于内涵发展,形成了竞赛质量“三维”评价模型;基于育人效能,构建高校群体创新能力“三重贡献”评价模型;基于开放服务,服务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基于互动共赢,发挥榜单枢纽作用,构建联动治理体系。分析教师教学竞赛模式、特点及目的,解读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方案,介绍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研究历程、成效及未来发展。陆教授指出,排行榜和指数基于科学的评估模型与公开透明的数据,有效引导了高校在竞赛组织、参与及教学改革方面的努力。通过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倒逼竞赛质量提升,引导高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此外,他还与现场老师们进一步分享了“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经验,一同梳理了浙大在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脉络与探索历程。
在提问互动环节,与会老师们就创新概念如何提出,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交流。
活动末尾,何校长对陆教授的倾囊相授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指出,教学工作非常繁琐,和老师、学生直接相关,不能有任何马虎和纰漏,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是职责所在。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且致力于推进教学、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期望与老师们携手并进,以创新为导向,以成果为目标,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场活动落下帷幕,陆教授的精彩分享让在场老师们对教学创新与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创新和成果导向的教学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相信每位老师都能学有所获,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更进一步!
文字|袁全
编辑|袁全
一审|邓鹏兵
二审|聂晓霞
三审|金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