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新进教师研修班之建构于教 聚焦于学

返回

时间 2021/04/30 12:00:00 访问量 905



教发中心 刘 畅

  4月30日上午,复旦大学丁妍老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进教师们在科教北502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以一致性建构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丁老师就为什么要做“一致性建构”、如何做好“一致性建构”与整合的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对学员们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梳理与解析。

  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环节。丁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因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而异,大致可以分为浅层学习、深层学习和策略学习三类。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与学习结果有关,还与他们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对课程的认知以及学习观有关。一门好课不仅要实现教与学的转化,还要实现知识的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要与学生对教学的认识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从而达成有效的教学。

  丁老师提出,一致性建构实质上就是建构主义学习与教育一致性的有机结合,而“一致性建构”课程设计原则的出发点则是为学生提供“高挑战”和“高支持’的教学环境。随后,丁老师对如何构建优质的整合课程设计,即如何进行深入的环境分析、如何让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等问题做了全面且细致的论述,并逐一解答了现场学员的提问,晦涩难懂的理论概念在丁老师的铺陈解析之下逐渐清晰饱满起来。

  丁老师总结道,建设高质量课程重在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的关键在于整合。其次,课程设计应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在“学生中心”教学理念下,“一致性建构”使整合的课程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学习目标应依据学习分类法,促进学生高阶认知发展过程;在教学活动上,“全面主动学习”横向建构了三类教学活动,“责任逐步释放”则是纵向实施复杂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教学评价不仅衡量学习目标的达成,更能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最后,还可以使用一些反应一致性建构的工具,以帮助教师设计整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