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知公告
-
教发要闻
“基础-临床‘联动’课堂”首发 ——学院定制教发活动第五场
返回时间 2019/05/07 12:00:00 访问量 1206
基础教学中,学生真正做到了早期接触临床吗?
临床带教中,学生真正做到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吗?
今天请跟随我们体验一种全新的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一起走进基础-临床“联动”课堂,领略有效教学到卓越教学的魅力!
5月6日上午,湘雅三医院科教楼215教室,来自基础医学院的冯丹丹副教授和湘雅三医院的张珂副教授合作带来了一场区别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大餐:基础-临床“联动”课堂。参加此次教学工作坊的有31位湘雅三医院临床一线教师,以及4位从南华大学赶来交流的教师。
201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法的研修让两位年轻的教师遇见了一种全新的临床案例式教学方式—联席互动教学法。这种方法也激发了两位老师深入思考:有没有可能通过基础与临床教师的联席教学,真正做到让基础医学教学阶段早期接触临床,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整合、融通?
心动不如马上行动!2018年4月起在罗自强教授的指导下,冯丹丹老师团队首次尝试“基础-临床‘联动’课堂”教学设计;6月面向临床八年制医学生《泌尿系统课程教学》初次尝试;9月面向临床八年制《整合生理学》进行了“联动”课堂的再次尝试;2019年起面向低年级本科医学生的《生理学》课程开展 “联动”课堂第三次授课。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基础与临床老师同站讲台、联席授课、自由讨论的教学方式对基础知识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最直观的现身说法,对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融通做了最深刻诠释。案例互动答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而新颖的双师联席授课方式则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基础-临床“联动”课堂如何备课与讲解?如何准确地选择临床案例?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如何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到基础医学知识点?冯丹丹老师和张柯老师用一个mini课堂,让老师们现场体验“双师”联动教学:通过一个常见临床问题,精心设计客观单项选择题(巧妙地设置干扰项),然后追根溯源挖掘出该临床问题涉及到的基础医学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研究进展。Mini课堂的展示让215研讨室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引发参与教师积极思考……
接下来参会老师进行自由分组,自主选择一个临床案例按照基础-临床“联动”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血液科蒋铁斌老师、呼吸科刘纯老师、消化科郭勤老师、神经外科刘强老师、肾内科刘妍老师、刘骏老师、骨科周嘉辉以及普外科黄为老师作为小组代表对本组的教学设计与主讲教师、现场的老师们进行分享交流,参与教师在工作坊的反馈中对本场活动表达了不同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由临床教师结合自己亲身处理的临床案例,讲述基础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实现了基础知识与临床问题的融通,让学生更真实地早期接触临床,并深刻体会到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这样的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基础学科思维方式对建立正确临床诊疗思路的帮助。
基础与临床教师的双师案例互动式教学,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之余,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激发学生对目前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对医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出教育部对“金课”的要求——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探究式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基础与临床教师共同备课、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中,对老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提升也是非常显著的。
最后,两位主讲教师对于开展基础-临床“联动”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四点教学感悟:
情怀是一种由内心而生发的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护,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教学是一场真心换真心的育人过程,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这也是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系列活动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