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学院定制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第四场

返回

时间 2019/04/25 12:00:00 访问量 1010

教发中心刚结束了全省“卓越教师发展与智慧教学”的研讨会,4月24日清晨又来到了新校区体育教研部,学院定制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第四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主题沙龙在体育教研部的学术研讨室如期举行。

    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思政”?
    您的课程怎样做到“课程思政”?
    体育课该如何做“课程思政”?

本场沙龙由秦毅红教授主持,她通过前期与学院领导、课程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体育教研部选择定制主题的目的以及对于"课程思政"理解上的困惑,凝练出三个提问,让老师们从自身感受出发,畅所欲言地表达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1.jpg

秦毅红教授主持沙龙

易国忠老师:课程思政就是在讲授的课程当中给学生们一些思想方面的教育。

朱云程老师:体育课程中传递的遵守礼仪、尊师重教、体育精神和自我完善都是课程思政的内容。

齐宇飞老师:课程思政应该是一个动词,指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周成武老师:在讲授排球课时,女排精神、集体荣誉感、体育精神始终贯穿在教学当中,同时,还将体育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跟植入学生心中。

郑锋老师:体育课是锻炼学生身体并舒缓压力的课程,在多种类、多形式的体育课程教学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又锻炼学生的意志,在坚持中收获自信。

夏君玫老师:体育教学中将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相互交融于课堂教学中,将生命教育和体育精神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王泽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规则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的责任担当精神。

史蒂坚老师:体育教学中从来不缺课程思政,但如何从个体行为上升到规范行为,如何从无意识上升到有意识,还需要加强学习并组织集体研讨,结合课程大纲的梳理进行进一步凝练和提升。

秦毅红教授根据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她提出:体育课程在实现课程育人中有着突出的优势,正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渠道。

对于体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希望进一步深入开展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秦毅红教授抛出了自己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和建议: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围绕体育理论教知识、围绕体育锻炼教精神。

2.1.jpg

本科教学督导委员彭金定教授、李满春教授、孙梦云教授、李义君教授全程参与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主题沙龙,希望老师们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创新,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将体育中的德育资源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发挥出体育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加此次沙龙共有来自体育教研部的29位老师,他们表示,通过沙龙的研讨,在理清“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的同时,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们强烈希望教发中心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一线教师了解国家、学校政策的同时,帮助老师开展教学创新及教学研究。